美章网 资料文库 艺术社团论文范文

艺术社团论文范文

艺术社团论文

艺术社团论文范文第1篇

艺术社团的功能与作用

(一)艺术社团的功能

1.审美功能

艺术社团中的各个成员通过社团组织的各类活动,可以得到美的熏陶,获得更大的审美愉悦,其审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审美教育功能。艺术社团会开展不同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其成员组织不断在活动的过程受到思想的启迪,在实践中找到榜样,提高认识,正是这种润无细无声的影响,帮助社团的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逐步走向成熟。第二,审美愉悦功能。艺术社团负责主办或者组织各类演出活动、艺术竞赛活动等,使得社会成员在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的过程中,精神得到放松,从而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处世的心态。

2.想象功能

艺术社团会举办各类音乐会、美术展等活动,社团的成员可以在欣赏的过程中,将自身想象力进行最大化的调动,按照想象力的引导解读作品,由感性认知逐步形成理性认知。而且艺术社团举办的这类欣赏或者鉴赏活动时,会有各类艺术作品产生,这个也是社团成员充分发挥相象力并将之付诸实践的结果。没有想象力就没有丰富的艺术作品,无论是书画、诗歌、话剧表演等等,每种艺术形式都体现了创造者的生活阅历及想象力,因此不管是艺术作品的欣赏还是创作,始终都有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贯穿其中,包括社团成员所做的艺术交流,都是想象的火花所发生的碰撞。

3.创新功能

艺术社团的各个成员在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欣赏及交流的过程中,其创造能力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进行艺术鉴赏的过程中,社团中的每个成员都会形成自己不同于他人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甚至会脱离艺术作品本身特有的、固定的形象,而在自己脑海中形成属于其个人的独特形象,这个结果就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进行二次创新的体现。艺术社团的各类活动中,艺术交流会碰撞出各种火花,矛盾由火花中产生,而矛盾又会引发反思,反思必然产生创新。艺术创造的过程,就是作者将自身的主观因素充分渗透到艺术品的表达形式中,并且只有作者将自身的创造能力充分调动起来,所创造出的作品才更富生命力和创造性。

(二)艺术社团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由活动内容来看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全面发展,其与应试教育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是相对的。应试教育一味的侧重智力教育,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其它的道德教育、体质教育以及美学教育等方面;而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主张学生发展个性、富于创造。而艺术社团所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普及艺术的基础知识,提高团员的艺术素养,还可以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完美的人格,这一点恰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其十分吻合。

2.由功能目标来看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而艺术社团的审美功能具备较强的实践指向性,这对于提高社团成员的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比如在进行艺术创作过程中,作者要以自身丰富的生活知识及实践经验为基础,即“艺术来源于生活”,如果作品没有现实基础的铺垫,则表现出来的只会是空洞、苍白。而艺术社团所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可以培养社团成员的实践精神,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

3.由对象方法来看

素质教育在方式方法上与应试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应试教育强调机械化及说教式的方法;而素质教育则突出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在高职院校的各类社团中,艺术社团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而且其生命力比较强,并且学生们不分专业、不分年级、不同性别,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在艺术社团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找到自我塑造、抒发情感的平台。艺术社团的这一参与对象广泛性也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

艺术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职院校所成立的各种艺术社团通过各类活动实践,已经看到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社团的实际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少专业水平的指导,尽管高职院校的艺术社团数量众多,但是其整体专来水平相对来说不是很高,这一点为艺术社团实现更高发展目标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当一些艺术社团的水平已经发展到较高层次时,原来的辅导者可以无法胜任更高的辅导要求,而社团无法得到更高水平的指导,只能停留在原地的状态,久而久之就因缺乏生命力而最终走向解散。第二,缺乏相应的专业设施,其实高职院校的艺术社团是学校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发展自身个性特长与兴趣的自主活动,学校有义务提供一些配套的设施来发展社团,但是现实是受到教育经费或者其它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校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一现实要求,这对于艺术社团来说也会影响到其发展。第三,社团自身的问题,很多艺术社团组建的初衷只是凭借着几个人的兴趣与爱好,当其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就会突显出缺少相应的章程、制度、规则等问题,社团的发展缺少对自身的发展方向、宗旨以及活动目的的定位和研究。此外,很多高职院校的社团所举办的活动还停留在“兴趣爱好”的浅层面,而忽略了艺术社团成员更高层次的、本质的需求:知识和能力的需要,活动形式也比较单调,缺乏创造性及超前性。

高职院校艺术设团建设与管理的策略

(一)政策支持及经济保障

高职院校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艺术社团在建设校园文化、开展思想政治及素质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艺术社团的地位、意义及功能做全面而客观的审视与评估。正视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中扶持。艺术社团的建立与管理要以学生成才的需要为指导思想,让尽量多的学生得到更多参与各种形式艺术社团的机会,可以在各类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发展综合素质。校方可以把艺术社团做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到教学日程中,艺术社团的活动成果也一并记入素质学分中,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社团的活动,让其打造成一个可以真正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此外,学校还要为艺术社团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物质及经济保证,进一步加大其建设投入,尽量在活动条件及活动场地上给予更多的扶持。比如社团发展专项基金,将社团发展的经费与学校的整体经费独立开来;重点扶持优秀社团等等。

(二)科学管理及健康发展

校方要充分尊重社团发展的自主性,在工作中多多鼓励与引导,以促使其有序、健康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社团的日常管理,健全社团内部的各种章程、规则以及其它的管理办法;鼓励学生多多组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将艺术社团的活动内容做进一步的丰富与拓展,将竞争机制引入其中,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及评价体系,将社团的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向着机制化、体系化的方向引领。此外,还要制定出科学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由于社团的负责人对于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社团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培养综合能力强的社团负责人,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艺术社团负责人队伍。建构管理素质培养与训练的平台,实行社团管理者持证上岗制度,开展各种管理培训课程、艺术专业课程以及举办校内校外的经验交流会等等,从各个方面提高社团负责人的管理水平。在社团的实际运作过程中,要对社团负责人进行实时的跟进指导,并做相应的绩效考核。进一步规范社团管理的人才选拔制度,将能力比较突出、综合素质较高以及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选拔出来担任社团的管理职务,从而为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三)加强指导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与水平

要将提高艺术社团活动的层次与水平做为社团发展的重要目标,打造精品社团,做精品,出精品。要打造精品社团,除了需要学校团委及艺术社团自身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作用,还需要专业水平高的老师参与进来,可以说专业老师的指导是引领社团迈入一个新台阶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将全员德育的理念引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来,将老师参与社团指导工作的相关规定做进一步的明确,从制度面促进老师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把社团的指导工作与老师的职称评比、评优评先以及工作量等互相结合。积极鼓励与支持艺术社团按照相关的章程开展自主活动,侧重于活动的质量与效果,以进一步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水平。积极推进品牌活动建设,推动鼓励创新、整合优热、突出重点,以赢得主动最终确保活动的成效。逐步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具有艺术社团活动特点的活动机制,以确保社团活动的制度化、常成化、主题明确化、多元化及以协作化等特点。

(四)探索艺术社团发展新机制

积极探索高职院校艺术社团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鼓励其对活动形式、运作模式进行创新。各类艺术社团与自身的实际特点相结合,侧重于提高活动的参与面及活动的质量层次,充分利用互联网及其它的媒介资源,探索学生喜闻乐见、富有时代感的活动形式,寓教于乐。构建一只以专家学者、指导老师及学生骨干为主的社团研究队伍,实时的掌握社团最新的活动信息,关注艺术社团新的发展规律,对于其中所呈现的新问题及新情况做深入而全面的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社团发展的新道路,为其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与支持。此外,还要加强艺术社团与社会的交流,鼓励各类艺术社团走出去、请进来。利用艺术社团自身的活动优势,进一步推动校际的艺术交流,学习与借鉴其它学校的艺术社团先进的做法与经验。

艺术社团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学生社团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社团面临着活动经费缺乏等问题,经费缺乏以及场地等问题大大限制了社团的快速发展。而如今改变这一现象的方法就是走出高校,走向社会。通过利用社会的各种资源,联合社会企业开展活动筹集资金,同时利用自身文化优势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如此,不仅能解决社团发展的经费需求,同时也更好的完善了社团,使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发展,体现价值,从而逐步向良性的发展态势迈进。

二、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身定位不准,缺乏创新活动

尽管当前高校艺术社团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迅猛发展势头,但随着高校对其活动创新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而社团存在的一些传统性的、常规性的活动,因任务而任务,因活动而活动,从而失去原有的活动理念[3]。而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单调的社团活动方式、活动激励机制的欠缺以及自身定位的不准确以及工作上的失误,再加上某些社团干部的威信不够,从而使会员对其失去吸引力,使社员对社团活动失望,从而产生抵触心理。

(二)艺术社团内部管理混乱

为了更好地管理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而组成的艺术社团,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规范。大多数学生干部管理方式简单,但这种管理方式极易导致社团内部的混乱。就目前的管理体制就会发现这样特点:大二的学生在大一进入后参加社团活动,到了大二后便退社的现象;同时社团为了更好的开展活动,赋予给社团正副会长较大的权利,但是一旦他们忘记了其职责利用其职位以公谋私从而做出损害社团及其广大社员的利益,更失去凝聚力,人心涣散,导致社团轰轰烈烈开始,黯黯淡淡结束。这既不利于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进步,也失去使社团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无法促进校园文化的创新。

三、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

大学生艺术社团不仅可以让学生自我教育,拓宽知识面,而且可以挖掘培养大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学生个人爱好。故为了全面地发挥学生艺术社团的积极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与时俱进促进大学生社团发展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社会企业等相关各界的帮助与指导下,通过发挥社团自身的特色,进一步走进社会,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特点,在社会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文化中活跃和繁荣,从而推进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比如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党的精神及社会主义价值观等方面宣传,可以让大学生艺术社团开展各种活动,例如话剧表演、革命诗歌朗诵演唱比赛等等,甚至也可以编排或改编一些经典文艺作品,帮助宣传党的思想。这不仅可以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宣传中得到教育,更容易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理想教育理念,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集体观等。就像列宁所说的一样:“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而且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学生社团也可以在对艺术作品的改编、编排中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在宣传中感知社会、感悟人生,提高认知能力[4]。

(二)加强活动考核

随着教育体系的完善,关于学生的评优、入党等等都与成绩或学分挂有直接联系,一旦学校给予政策支持,为社团也设置学分制,将社团作为选修课程,学生参加社团,就相当于参加选修课一般,参加社团活动达到一定次数就可以取得相应的学分。如此,一方面解决了社团人员不足,参加活动不积极等问题,另一方面也方便了社团更好的管理。一旦此规定正式出台,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参加社团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拿到学分,既可以更好的参与社团活动,又能从活动学到更多的东西。总而言之,这种管理方式对学生社团的建设非常有益。

(三)加强社团干部的选举和梯队的培养

在艺术社团中,社团干部的个人素质也是促进社团文化建设的一大重要因素。在艺术社团中毋容置疑人是根本的作用因素,如果没有一支专业的管理队伍对艺术社团的建设和发展进行管理,必定无法吸引广大青年将社团带入社会进一步发展。故如何选取负责人对社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一改往年自选的模式改为通过学校团委、学生会对学生的推荐或者自荐进行审批考察,确保负责人的素质领导及能力能更好的在学生社员中建立威信,发挥作用[5]。另外,作为社团文化的负责人,他不仅要充分协调社团内部成员的兴趣特点,而且要能最大限度的调动社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社团成员的个性化发展使社团既有凝聚力又有创造力,从而让社团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干部的培养方式和培养梯队的后续力度,保证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四)充分发挥艺术社团的作用

艺术社团论文范文第3篇

(一)强化领导,管理到位

多年来,我校着力打造艺术教育特色品牌,使艺术教育特色成为北师大什邡附校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有教无类地践行着学校的办学理念。首先,学校建立了由校长直接主管,副校长具体分管,责任行政牵头,艺术教师带头,全体教师参与的艺术教育管理网络,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艺术教育工作规划和艺术活动计划,定期召开艺术工作会。出台了各层级的职责分工和艺术教学、科研、设备设施等的管理规定,在组织保证、管理规范、经费投入确保形成学校艺术特色。其次,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做到开齐开足艺术类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结合学校特点,学校还开设了民乐、管乐、古筝、舞蹈、书法等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学校要求艺术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实施集体备课,探索教学途径,研究教材教法,并同所有考试科目一样,同等对待,纳入考核,力求把更多的学生带入艺术的殿堂,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氛围,确保了对艺术类课堂教学的重视,推进了素质教育。

(二)融合渗透,效果到位在艺术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校还始终坚持双结合地融入原则。

即:始终坚持艺术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始终坚持艺术教育与校园各项活动相结合。二者相互融入,相互促进。艺术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就是以学科教育夯实艺术教育的基础,以艺术教育提升学科教育内涵和效果。如:在语文经典诵读中,老师借助艺术教育的表现技巧,通过吟诵、服装、舞蹈等形式,展现经典的魅力。这样,既注重了学科知识的落实,又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以及表演的能力。艺术教育与校园各项活动相结合,就是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展示艺术教育成果,以艺术教育提升活动品位和质量。近年来,我校先后举办了学生节、读书节、外语节、体育节、科技节、地方剧欣赏、书法绘画作品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都是由政教处指导各年级,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同学都来展示自己个性与特长,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艺术无处不在。如:学生节——艺术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每年4、5月份的校园学生节,将持续半个月时间,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参与率达100%,活动内容丰富,深受学生喜爱。

二、注重社团建设为载体推进学校艺术发展

立足课堂,建设为载体的艺术社团,是北师大什邡附校引领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主要途径。学生艺术社团是中学生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或自身需求为基础,通过自发和引导形成的学生志愿型团体,对学生扩大求知领域,完善知识结构,丰富内心世界,培养兴趣爱好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各类艺术社团和社团活动已成为北师大什邡附校一道道靓丽而独特的风景线。抓社团活动的主要做法:

(一)抓社团活动制度保障

总体办学思路一经形成,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追求特色上,如何形成既有特点,又有亮色的特色项目?如何将特色项目予以有效实施并付诸实践?都颇费思量。在我校教代会通过的《北师大什邡附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我校明确规定了“提升师生艺术素养,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相关措施和制度。如:第26条规定“:设立学科竞赛、特长生培养奖励方案”,第27条规定“:以社团、代表队建设为载体,推进和引领素质教育。学校决定成立以下社团和代表队:民乐团、萨克斯队、腰鼓队、威风锣鼓队、健美操表演队、太极操表演队、太极扇表演队、合唱团、舞蹈队、龙狮队、银杏文学社、英语俱乐部、剪纸俱乐部、书法俱乐部、绘画俱乐部、校园之声广播站、篮球代表队、田径代表队、乒乓球代表队、羽毛球队和门球队等。每年5月和12月举行素质教育成果汇报展示。”第28条规定“:学校多渠道解决社团活动和代表队训练及学科竞赛辅导所需经费”。这些规定,为学校艺术教育、社团建设提供了管理和制度层面的支撑和保障。

(二)抓社团活动管理网络

一是采取强化“责任人”的管理模式。为完善艺术社团建设,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四位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中层干部及班主任为成员的艺术社团建设为载体领导小组。二是落实管理机构。学校艺术社团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其主要职责是:全面领导、规划、部署和管理各艺术社团开展活动,保证活动时间、场地,负责每学年一次新会员招募,指导教师的落实,艺术社团活动的安排和艺术社团校本教材的编制等。三是将社团活动落实到班级。我校艺术社团中既有学校艺术团(学校选人),也有以每个班级为单位带有普及性质的艺术社团,融普及(班级)和提高(学校)于一体,做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

(三)抓社团活动进课程

在学校艺术社团建设为载体实践中,我校坚持做到:把社团活动排入课表,使社团活动时间固定在每周星期四下午16:00——18:10;实行对本校指导教师既计工作量,又发放高于课时津贴的补助,对外聘教师发放聘金,使社团指导教师保持稳定;编写社团校本教材,编写教案,使艺术社团课程与教学课程相互补充,保证了学生全面、规范的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从而使社团会员基本稳定,最大程度地确保了艺术教育的实效。

(四)抓社团活动师资保障

为艺术社团聘请指导教师是艺术社团发展的重要保障。引进优秀师资,我校从免费师范生、乡村骨干教师等多渠道引进有艺术特长的教师。目前,我校既聘有专职艺术教师12名(其中6名专职音乐教师,4名专职美术教师,2名专职书法教师),还在聘用其他学科教师时兼顾其艺术修养,以弥补艺术社团建设师资的不足。学校除了在校内聘请自己的教师外,还为部分艺术社团面向社会聘请了近30名专业指导教师。如民乐团、萨克斯队、葫芦丝队、古筝队、太极操表演队、腰鼓队、健美操队、龙狮队、川剧社等,学校就专门聘请了四川省戏曲学院、四川省二胡协会、德阳市舞蹈学校、什邡市音协、什邡市文化馆、什邡市武术协会、什邡市著名民间艺人等任专业指导,既受学生的欢迎,又受家长的赞许。

(五)抓社团活动经费保障

我校每年的预算安排,都充分满足了艺术教育的资金需求。除配备设施完善的音乐、美术专用教室,舞蹈练功房、书法绘画室,购置艺术教育和社团训练、演出的专用器材和服装等开支外,我校在艺术教育活动和师资培训的费用开支常年保持在20万以上,有力保证了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近年来,我校每年仅艺术社团外聘教师一项经费就达12万余元;2012年初,我校民乐团受中国教育电视协会、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组委会邀请参加“‘盛世华章·校园和韵’2012美丽校园新春音乐会”。我校所报送的《地道战组曲》在上百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被晋选为赴京节目。为此,我校派出了60余人赴京参加表演和节目录制,共计开支25万余元。

(六)抓特色社团形成

(1)特色项目之一——民乐团我校民乐团于2006年12月组建,在学校、社会、家长,特别是什邡音协领导、老师的关心支持下,不断茁壮成长,现已成为德阳,乃至川西地区的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独具特色的一流乐队。曾多次代表什邡、德阳参加各级演出和比赛,曾于2009年6月荣获德阳市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文艺比赛一等奖;2009年8月荣获四川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艺术大赛一等奖;2011年11月荣获德阳市首届中小学生音乐节“器乐”合奏比赛一等奖;2012年1月参加全国“盛世华章、校园和韵”2012魅力校园新春音乐会荣获金奖,并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CCTV-15)播出,学校因此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2012年8月荣获四川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一等奖。(2)特色项目之二——川剧社川剧是我省最具地方性、最具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一张耀眼的地方文化名片。我校川剧社成立于2011年3月,现有会员20人,由国家一级编导、四川省艺术职业学院教授、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余琛老师任专业指导。我校编排的《俏花旦》节目一经演出,便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该节目作为我校的保留节目,已参加了2011年新加坡科兰芝中学的来访演出,什邡中学教育集团2011、2012年新春团拜会演出,校第八、九届学生节闭幕式社团展演,什邡市重大文化活动演出,兄弟学校校庆演出等,受到一致好评。

(七)抓特色社团体会

(1)艺术社团活动既能帮助学生锻炼独立思考问题和行为自律的能力,又能磨炼出当今时代迫切需要的团队精神。在社团活动中,同学们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主角、配角;演员、观众;被赞美者、受冷遇者……一次次的身心体验让同学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只是“群体”中的一员,不会总是焦点;自己也不是全才,有长处也有短处。这种正视“自我”是孩子们心理成熟的基础,对独生子女而言尤为重要。社团能够引导学生将“自己眼中的自我”、“他人眼中的自我”、“理想的自我”整合,这对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特别有用。(2)艺术社团建设具有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反映的事物,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使生活的原形更加生动、典型化,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和灵魂,给人们提供美与丑、善与恶的标准,以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提高思想认识,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艺术社团建设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激发学生对文艺活动的爱好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心理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3)艺术社团教育具有启迪智慧,提高和发展创新思维,彰显学生个性、普及艺术知识的作用。艺术社团建设实践,在让学生得到美的启迪和享受的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美,开拓新事物的美好愿望,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我校艺术社团建设关注的并非单纯是有关艺术知识及其技能的精湛,更重要的是极力追求一种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精神。我校有的社团注重人才选拔,有的社团注重艺术普及,可谓个性发展和普及的双注重,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4)艺术社团建设在校园文化中具有育人、创造、承载等功能。对于学校来说,加强艺术社团建设,既有利于使学生受到文化艺术熏陶,强化美育的育人功能,也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还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和谐人际关系,更有利于学校校园文化的多元构建,丰富自身的校本课程建设,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扩大了自身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三、结语

艺术社团论文范文第4篇

(一)音乐艺术社团建设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辅助

艺术社团建设一方面承载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另一反面也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辅助。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管理机制,重点建设学校艺术教育中心和大学生艺术社团。作为自发建设的学生组织,艺术社团通过举办多种活动和演出,既达到丰富情感世界、活跃精神生活和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有力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

(二)音乐艺术社团建设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全面艺术教育的缺失现状来看,高职院校开展艺术社团建设不失为实现学生审美教育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以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艺术团为例,我们组织的各种音乐知识讲座、专题音乐会和多种形式的培训等活动,既普及音乐知识也普及美学,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如《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优秀中外音乐作品鉴赏活动,以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层次考虑作品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审美感知能力。艺术社团的活动让学生强化了情感中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的一面,塑造理想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音乐艺术社团建设能够推动学生自我教育

从教育实践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底子薄、水平参差不齐,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不但是个体教育,更要注重团队力量。因此,艺术社团可以成为推动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平台。基于共同兴趣爱好参与艺术社团的学生,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其主体意识和自我展现欲望,在其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指出其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引导其珍惜学习时间和机会,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同时,作为艺术社团主体,其参与社团管理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可以说,艺术社团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自信心,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推动自我教育。

(四)音乐艺术社团建设能够培养团队精神和协同能力

艺术社团建设过程中的广泛参与性要求学生间必须相互配合,艺术实践活动的多样性也要求学生必须面对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具备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可以说,艺术社团建设特别是各种艺术实践活动,为象牙塔中的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活动的契机和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理解和尊重别人,培养团队精神,获得沟通技巧,为自己以后走上社会打上坚实的基础。同时,针对高职院校音乐艺术类教育师资、资源、课时的不足,不能够充分满足广大学生学习艺术、理解艺术需求的现状。艺术社团建设能够弥补教育力量不足带来的缺憾,也带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进而丰富学生阅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二、当前音乐艺术社团建设与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关系处理中存在的不足

高职院校艺术团非专业团体,对其不应以演出水平为评判标准,而应看其是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发挥,看其对学生的吸引和参与接纳程度,看起的校园文化导向作用等。而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艺术社团建设与音乐教学的脱节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课设置与教学单一,无法为艺术社团提供高水平的人员

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基本处于边缘化状态,音乐课程内容面窄单一,多为选修课,以音乐欣赏课和音乐史论课为主,内容也多以中外歌曲、器乐曲、交响曲、戏曲、歌剧、舞蹈等欣赏体裁为主,内容和形式无法拓展,更谈不上系统的技巧培养,而学生感兴趣的艺术社团需求更多的使与时代相接轨的流行、电子音乐等更广泛内容,因此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简单的兴趣培养并不能为艺术社团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音乐艺术社团建设中专业指导力量薄弱

目前,高职院校艺术社团的管理部门是校团委,校团委对其更多注重的是行政管理、思想政治建设而非专业指导。而不能回避的矛盾是,目前艺术社团的类别和内容多为学生自发创建,社团的提高需要更多专业指导,音乐教研部门由于管理体制的问题在艺术社团建设中受到一定的制约性。如此以来,对艺术社团的教育和专业指导很难形成一个较完整、系统的体系。除以上问题有待解决,高职院校在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文艺交流方面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对学生需求的客观了解。

(三)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与艺术社团建设脱节

目前,高职院校基本都开设了公共音乐选修或必修课,各种艺术社团也相继建立,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师资、理念等原因将两者独立地发展或者仅建设其中之一者,没有建立很好的机制将两者相结合去建设,二者相结合的教育结构的缺位使得学生没有更多的艺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也使得公共音乐课的开设和艺术社团的建设少了一条更为鲜明的道路。

三、科学把握音乐教学在高职院校艺术社团构建中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要服务于艺术社团质量提升

高职院校受限于生源问题,大多数学生来源于农村,基础教育阶段音乐艺术类教育缺位严重,音乐等艺术技能几乎没有,所以艺术社团面临人员困境,而这些学生在高职院校现有音乐教学模式下获得的音乐和知识是不够完善的,对提升学生艺术团的质量和影响力的帮助微不足道的。因此,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要着眼于提升艺术社团质量,强化一音乐欣赏为代表的理论课程,并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开设一些技能类的专业音乐辅导课程,公共音乐课老师们针对参加艺术社团的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以帮助提高艺术社团成员的音乐素质和能力,从而稳固并提升艺术社团水平。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要着眼于开拓艺术社团的内容领域

当前,学生接受信息量在不断聚增。针对这一特点,高职院校在音乐课程设置上在坚持高雅音乐欣赏的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内容,尤其是要注意将流行音乐的发展也纳入音乐教育的重点内容,也可以和相关文化传播机构合作开设一些新媒体、网络音乐制作方面的知识,达到与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进步同步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课堂启发和社会影响,组建一些新兴领域的的艺术社团,如新民乐、街舞、音乐剧、乐队等领域,展现新时期学生的精神面貌。这些都可以成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和社团专业指导以及学生思想教育的成果。

(三)高职院校音乐课程体系要注重引导学生科学构建艺术社团

高职院校艺术社团是以兴趣爱好为基调的业余文艺团体,所以仅凭兴趣并不能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要有专业的指导和系统的学习体系。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要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和管理,应当将学生艺术社团的日常交由高职院校音乐教研部门或基础教研部门,以教学为导向,是艺术社团的艺术实践活动更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帮助艺术社团成员养成规范学习的良好习惯。换言之,要将艺术社团作为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实践载体和延伸途径,把音乐会、艺术巡演等社团活动作为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成果的展示平台,帮助学生实现音乐业余学习者的成就感。

(四)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要以艺术社团建设为途径融入校园文化创建

艺术社团论文范文第5篇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重视“艺术教育”由来已久,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这样一些国内知名的高校,始终对“艺术教育”给以足够的重视。蔡元培先生提倡的“以美育代宗教”一直是我国“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信条。北京大学有着优良的“艺术教育”传统,1922年蔡元培和萧友梅就依照欧美综合性大学音乐学院建制成立“北大音乐研习所”,创办了第一个全部由中国演奏家组成的管弦乐队———北京大学管弦乐队。此外,由张百熙、陈大齐、沈尹默等书画名师参与领衔的各种书画研究团体,如“书法研究会”、“燕园书画会”等也相继成立。蔡元培、胡适、蒋梦麟、宗白华等人还发起成立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等,在中国高等教育“艺术教育”史上书写了光彩的一页。清华大学的艺术教育也有着优良的传统,早在1914年就成立了学生歌唱团,1916年建立了军乐团,1919年后又相继成立了学生美术社、剧艺社等学生艺术社团,它们为今天清华的大学生艺术社团在国内普通高校中有着较为优秀的表现奠定了良好的传统基础。建国以后,由于院系调整和政治运动的冲击,我国高等院校,包括名牌高校的“艺术教育”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的状况。

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正式重新步入正常、良性的运转轨道后,“艺术教育”再一次地被大家所重视。在80年代,我国很多普通高校都相继成立了各种艺术教育机构。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于1984年成立了艺术教研室;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也先后成立了艺术教育中心。而综观全国各类普通高校,开设相应的艺术教育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的更是数不胜数。国家教委对364所高校作出的《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调查报告》显示,其中有301所高校开设了艺术公共选修课,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82%。在被调查的33所综合院校中,艺术课程开设6门以上的有6所,占被调查高校总数的45%,开设3-5门的有6所,占被调查高校总数的17%。在被调查的127所工科院校中,开设艺术公共选修课6门以上的有35所,占被调查总数的27%。在被调查的98所医、农、财经、政法、外语、体育等院校中,开设艺术公选课3-5门的有24所,占被调查总数的24%。在106所被调查的师范院校中,开设3-5门艺术公选课的有31所,占被调查总数的29%。①在这些普通高校中,开设的艺术公共选修课有“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舞蹈欣赏”、“影视艺术欣赏”、“中外音乐史及作品赏析”、“中国美术史及作品赏析”、“大学美育”、“美学基础”、“声乐基础”、“合唱与指挥”、“交响乐赏析”、“文学艺术欣赏”等赏析类、文艺理论基础的课程。还有一些相对比较注重专业技法的课程,如“管乐演奏技法”、“弦乐演奏技法”、“钢琴技法”、“吉它演奏”、“素描”、“山水画入门”、“油画技法”、“摄影艺术”、“剪纸艺术”、“形体训练”、“艺术体操”等。从80年代以来,我国有众多的普通高校相继成立了各种大学生文艺社团,配合大学生的艺术教育课程的理论学习,给大学生实际参与各种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感知、体验艺术,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校园环境的艺术氛围。

如北京大学仅注册的艺术社团就有40多个,名称有合唱团、管乐队、民乐队、室内乐队、书法队、舞蹈队、话剧队、摄影队等,清华、浙大、南大、上海交大等一些高校也都组建了高水平的学生合唱团、室内乐队等艺术团体。自1988年教育部颁发了《在普通高等教育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后,国家和各级政府、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等对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给予明确的指示和大力支持,不但在艺术教育的经费、教师编制、机构设置等方面给予扶持,还大力提倡各种大学生艺术比赛活动。这样的比赛重要的有一年一度的“五月的鲜花”歌咏活动、1988年全国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首届大学生合唱夏令营”、1991年在青岛举行的第二届音乐舞蹈夏令营;1993年在天津举行的第三届大学生夏令营首届吹奏乐比赛、1996年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加强与校外的各种专业艺术团体、知名艺术家的联络,将他们请进校园来,以他们精湛的艺术表演来感染在校的大学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每年都有各类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免费来到大学生中间,送来一场场精彩的演出。这些艺术团体和艺术家也乐意和大学生们交流,特别是一些高雅艺术,在社会上找不到知音,没有商业市场,更是愿意来到高校舞台表演。像中国交响乐团、中国室内乐团这些高雅音乐团体就多次来到北大、清华这样一些知名的北京高校演出。中山大学曾邀请广州芭蕾舞团来校演出《天鹅湖》、《兰花花》等精彩剧目,还邀请了广州乐团、广州民族乐团演出中外名曲交响音乐会、名家名曲民族音乐会,深受学生的欢迎。苏州大学还与江苏省昆剧团签订了合作协议,由苏昆剧团定期送戏进校。

此外,一些当红的流行乐坛歌星,也经常被邀请到高校来演出,他们的演出分外受到年青的大学生的喜欢。80年代末,摇滚歌手崔健在北大礼堂演出人山人海的场面至今还为老北大人津津乐道。在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方面,近年来一些高校结合自身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开设了一些很有特色的艺术教育课,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如一些理工科院校就开设了计算机动画设计、工业美术设计一类的课;还有一些农、林业大学开设诸如插花艺术、茶艺欣赏、花卉欣赏等课程。中国地质大学还开设了“布玩具设计与制作”、“服饰与美容”、“魔笛”一类的艺术公共选修课,尤其是该校的“剪纸艺术”课,更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湖北电视台曾对该校的剪纸艺术课和大学生剪纸作品展作了专题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国家教委有关领导视察该校后,欣然提笔赞道:“艺术教育一枝花”。②针对长期以来艺术教育公共选修课在一些高校内还处于边缘课的位置,得不到真正应有的重视,北京师范大学近年来的课程管理改革引人注目。从2003级本科生开始,艺术教育类课程《大学美育》从原来的选修课变成了必修课,教学形式也由原来单纯的课内教学变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具体来说,北师大的新生在大一完成美育基础理论学习之后,二、三年级学生每学期必须参加4次以上课外艺术俱乐部活动,才能获得大学美育的2个学分,才能通过毕业资格审查。将32个学时的活动拉长到两个学年来进行,并以学生艺术活动卡记录的项目、时间为准进行考核,也是为了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美学修养,把对美的需求由强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无论是“强制”也好,“享受”也罢,艺术教育的目标始终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如果类似这样的举措能够切实给广大学生带来好处,让他们通过实践确实从中尝到了甜头,使艺术教育丰富了形式、提升了内涵,得到广大学生真正的认可,那么我们对此改革应该抱积极肯定的态度。因为,毕竟中国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之路并不很长,经验依然缺乏,相比较欧美等西方国家的高校艺术教育,我们还比较落后,对那些勇于探索艺术教育的实践,我们都应该持以宽容和鼓励,即使这些尝试和改革会付出一些失败的代价,那也是值得的。

艺术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加上我们国家党和政府对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日益重视,艺术教育的前景应该是充满光明的。1996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实施意见》,此举表明国家对艺术教育的极为重视。但是,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能被成绩冲昏了头脑,客观地说,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有许多现象还不容乐观。以下一些问题恐怕是我们将来一段时间内要重点加以解决的:

1.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随意。由于我们国家在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没有统一的要求,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师资情况和教学力量开设相应的课程,这种情况是因为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在今天还继续让这种课程设置过于随意化、没有系统性的现象存在下去。我们认为,应该根据不同性质和类型的高校,由一些在艺术教育方面做得比较好比较成熟的学校牵头,对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研讨,然后组织编写全国通用教材。当前,一些高校艺术教育的公选课设置很不科学,比如有的重复严重,有的应该上却没有人能上,或者愿意上。像笔者所在的高校,影视欣赏一类的课,老师都抢着开设,因为这类课学生愿意选,看看电影很轻松。你开“影视艺术欣赏”,他开“中外影视精品赏析”,外语系的老师又开设一门“外国电影赏析”等等,光是影视艺术这类课就有四、五门。但是,像一些艺术史、艺术理论的课就没有人愿意开设,原因是学生选得少,老师讲得也累,但同样学分的课,因为学生人数少,系数也小,讲得口干舌燥还不如人家老师放放电影轻松地拿到更多的学分。我们认为,对这类课程设置要进行合理化的安排,淘汰那些重复太多的课程。另外,对于那些理论课和欣赏类课不能一刀切,按同样的系数标准来算老师的工作量,对理论课要照顾,从而鼓励老师的开课热情。同时,还要规定学生不能把全部的艺术类选修课都用来选修欣赏一类的课,要有理论课的一定比例。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应从课程群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高度来认识,以艺术教育理论、艺术史、艺术欣赏、艺术技法四条线来构建一个体系化课程群。在这个课程群中,再合理地分配各类课程的比重,以艺术欣赏为主,但决不应该将艺术史和艺术基础理论和艺术技法的教育偏废。

2.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理想。我国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的师资主要由以下两类人才组成:专业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人文学科的教师。有的学校还聘请校外的一些艺术专家来兼职,但总的来说还是以自己校内的老师来组成。很多学校在对待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的老师培养和留用方面做得并不好,甚至有些学校的领导都有些偏见,认为这些老师唱唱歌跳跳舞,写写画画,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加上搞艺术的人又比较随便、散漫,对他们没有多少好印象。学校要搞什么大型文艺活动了,参加什么校外文艺比赛,就想到他们、用上他们,可是用完也就完了,并不给予重视。一些艺术类老师曾多次带领学校大学生文艺团体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为学校争得荣誉,为丰富校园文化艺术长年默默奉献。但是,他们的职称一直很低,原因就是他们缺少科研论文,不少艺术类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对此,我们认为艺术类老师和普通搞理论的老师应该在管理和评职称等方面要区别对待,不宜用同一个标准。比如,搞理论的老师写几篇论文不是一件难事,而对于一些搞艺术创作的老师恐怕就不是一件易事。那么搞艺术创作的老师如果他们带领学生比赛获奖,完全可以视其获奖的级别和分量在评职称时给以考虑,不一定非要拿一篇论文将人堵死,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对这类老师工作成绩认定的不合理。当然,我们也可以创造条件让这些搞艺术创作的老师通过进修、培训等途径加强他们的理论素质。由于缺乏艺术实践,搞人文科学的老师从事艺术教育一般往往是开设公共选修课,讲理论的比较多,课讲得不生动。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认为应该对这类教师进行一定时间的艺术实践的培训,从而让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的过程相结合得到切身体验后重回课堂,避免枯燥乏味,影响学生对艺术教育理论课的热情。

3.对艺术教育的投入经费少,硬件设施跟不上。虽然不少高校对艺术教育给以足够的重视,但是现实的状况是喊得响、做得差,在艺术教育的投资上舍不得。由于艺术类器材、材料确实也很昂贵,因此,很多普通高校在教学硬件设施上捉襟见肘,影响了老师的授课质量。对此,我们认为既然谈重视艺术教育,就应该切实地在办学条件上舍得投入,这需要各高校的主要领导人要真正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一时全部投入到位有困难的话,可以分阶段、有计划地一步步到位,切忌光喊不做。

艺术社团论文范文第6篇

1医学研究生加强论文写作培训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亟待提高。各高校都要求研究生毕业时要在相关杂志,但是现实表明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普遍不高,其原因有:①由于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增长速度远低于招生人数的增长速度[2],扩招后研究生师生比严重失调,有的导师兼职太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研究生的论文写作。②研究生学习心态不正确:学生忙于医学专业课,只关心计算机考试和英语考级,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文水平如何没人重视,很少有人下工夫学习中文,或学术研究心态浮躁,简单重复、模仿别人,导致学术论文质量问题很多。③研究生应用写作基本功差:一些人缺乏文科基础,文学、艺术修养及文字的基本功较差,语言文字表达欠佳,在论文写作时表现为论点不明,语句不通,逻辑混乱,错别字多,人文素质亟待提高。

2医学研究生提高论文写作意识的途径

2.1广泛阅读写作和阅读是紧密相连的。书籍和杂志中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贮存着人类宝贵的人生经验。阅读是通向科学圣殿的阶梯,可以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感悟人生道理,了解时代信息。古人云:“厚积而薄发”,持之以恒的阅读,必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阅读也是研究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对科技写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必要。尤其是阅读与自己写作有关的本专业的文章和书籍,从其选题、取材、论证等方面认真学习、思考,分析其文章好在何处,有何特点,有何规律,可以使自己在业务能力和写作水平上快速提高。如果是初学者不知如何下笔,还可参考其格式,写入自己的材料、观点,逐步规范整理成文。很多人并没有接受过专业写作培训却能将文章写得很好,即源于平时的广泛阅读。

2.2建议院校开设论文写作及相关课程建议有条件的院校应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通过理论教学和写作训练开启学生的学术思维,针对研究生论文出现的情况,教师从论文的体裁、结构、语言、文字等方面予以指导,并适当介绍国家标准和编辑常识,为研究生正式进入课题研究和发表学术论文打好基础。实践证明,知识结构决定了一个人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为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可以结合医学专业,增设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课程,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选修课程,并在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规定必须修满的学分。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还可以推荐一些人文类经典书目,供研究生参考阅读[3]。

艺术社团论文范文第7篇

1.1毕业生自身问题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大多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这个阶段除了有毕业设计任务以外,学生也在进行顶岗实习或落实工作单位。面对各种人才招聘会,学生们东奔西跑,精力分散,无暇顾及毕业设计,再加上指导老师管理、督促不到位的话,毕业设计(论文)的高质量无从谈起。因此,毕业设计中学生精力投入不足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1.2组织管理问题由于用人单位希望实习生尽快熟悉工作岗位,大部分学生是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论文),且实习地点也相对分散,毕业设计周期长,部分学生面临求职或补考的双重压力,毕业设计环节经常是形同虚设,成为学生毕业前的最后过场。;另外尽管学校有明确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相关文件,但大部分指导教师也同时承担繁重的教学及科研任务,对于制度的执行大打折扣,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存在困难。

2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改革的几点建议

2.1选题(1)鼓励多样化的选题来源选题的来源可以多渠道,多方向。最好是结合自己的顶岗实习岗位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除此以外,还可以是学生一直比较感兴趣而且进行了研究的该专业的某一热点问题;在校期间申请或参与的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或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写的创业计划;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项目及竞技性成果;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中的某个子课题;所参加社团的研究课题等。(2)估计团队合作同一来源的选题,多人在同一个单位顶岗实习的或者是在同一个社团的,可以共同完成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课题,指导教师事先按照工作量进行明确的分工。这种形式能够比较学生的认真程度、资料查阅能力、创新意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职业素养。也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比较推崇的一种毕业设计(论文)形式。

2.2师资(1)聘请企业兼职教师鉴于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实习期间完成,而指导教师无法每天接触到学生,给予指导,而且有些毕业设计课题本身来源于学生的工作岗位,对于企业的情况,校内指导教师并一定熟悉或完成能够把握,因此,有必要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第二指导教师。即实行“双导师”制。校内校外两名指导教师分工明确,取长补短。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控制、规范化程度及对学生的监督管理;校外指导教师则主要对学生的具体技术、技能进行指导。“双导师”协同作战,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指导工作。(2)提升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高职院校中的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由于缺乏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的熏陶和锻炼,所以很少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都名不副实,这些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四技服务能力相对来说是短板。由于毕业生人数较多,指导教师数量有限,因此,在聘用指导教师的时候,不得已这些教师也要硬着头皮去“作战”。面对来自于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管理课题,由于指导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很难给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因此,在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第二指导教师的同时,学校也应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企业进行工程实践,丰富其实践经验。这对于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都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鼓励老师利用假期,主动联系企业,抓住机会,深入生产和工程实际,积累实际经验。作为教研室,在安排指导教师时,在教师数量允许的前提下,要优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等要综合搭配考虑,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2.3质控管理(1)制度保障管理规范,制度先行。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必要性不再是争议。关键点是如何切实保证这个环节的有效性,真正解决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各院校都制定了先关制度,如《做好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等,这些制度是规范毕业设计管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及把好人才培养质量关的重要保障。同时,在这些宏观文件的约束下,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过程控制也不容忽视,从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到最后的答辩,都要建立一系列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而且要有可操作性。例如,对毕业设计(论文)评价的标准和指标按照学科类别(工科、文科、艺术类等)进行量化。从而规范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的评分。例如,表1为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量化评价指标体系。(2)技术保障为保证毕业设计管理质量和效率,很多高职院校应用信息系统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规范指导过程。现代化管理系统可以帮助指导教师每天了解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展情况,系统可以实现师生活动,并保留有痕迹,动态管理,加强过程监控,大大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3结语

艺术社团论文范文第8篇

1.中央音乐学院艺术实践构架中央音乐学院的艺术实践分为校内的星期音乐会和校外的各类实践活动,其中星期音乐会近年来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观众太少,上台的学生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为此,中央音乐学院已经在北京一些高校、社团、外资公司,以及大连、青岛、青海、福建、山东等地建立了艺术实践基地,尤其最近又与深圳音乐厅携手建设实践基地,以长期合作的模式,为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秉承音乐服务于社会的宗旨,搭建艺术表演平台。2012年起,中央音乐学院在北京市选择了100所中学,与之签约合作并建立学院艺术实践基地,为北京几万名中学生送去高雅音乐。同时,又选取一些重点中学开展合作,建立学院的生源基地,既为在校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机会和舞台,也可以吸收重点中学具有音乐追求和理想的优秀生源来学院就读。

2.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实践构架上海音乐学院建立了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艺术实践基地,自2006年建立以来,始终把发现、培养、使用、留住尖端和紧缺音乐人才置于工作首位。即上海音乐学院筛选出具有潜质的拔尖音乐人才,并输送至基地进行重点培养和艺术实践。大剧院中心则将人才需求情况及时提供、反映至学院,打通双方合作培养拔尖音乐人才的供需渠道,体现了文教结合的优势。实践基地分别由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民乐团、上海歌剧院以及上海芭蕾舞团组成。涉及西方管弦乐器演奏、中国民族器乐演奏、作曲、音乐学、音乐工程、指挥、艺术管理等专业。自建立以来,为更有效、有序、有利地开展工作,尝试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机制。如建立了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艺术实践基地工作委员会,在明确分工及工作范畴的同时,确定通过每年两次的常规工作推进会议,就合作项目的开展及合作流程进行及时沟通,对每学期开展的合作项目其时间节点、程序、细节等进行条理化要求,使文教结合工作上到新水平,在深入了解和研究艺术教育规律与市场演出规律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和总结出实践基地自身的运行规律。

3.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构架中国音乐学院实践基地建设坚持“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基本原则,与兰州14中牵手构建西北地区首家中学生音乐教学实践与生源基地。目前又与青岛市第39中(中国海洋大学附中)、长沙市等合作建立教学基地和生源基地。院系在与校外基地的合作过程中,注重发挥学院人才、科研方面的优势,加强与基地的联系和沟通,提高基地依托单位与院系合作的积极性,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双方受益,共同发展,达到“双赢”的效果。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所必需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教学管理经验的兼职指导老师,保证了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4.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实践构架南京艺术学院以艺术实践季的形式开展艺术实践活动。(1)社团活动,指团委、各院(系)或其他单位组织的各类社团活动,每位本科生在读期间至少要参加一个社团。(2)社会实践,指由学校组织或个人自行联系安排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各种学校及社会公益活动。(3)艺术实践,指由学校组织或个人自行参加的与专业学习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写生采风、展览演出、专业比赛、学术研讨、市场调研、组织策划、就业实习等艺术实践活动。以上有代表性的音乐艺术院校实践平台构建的调研结果充分表明:(1)在新形势下,音乐艺术院校进一步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充分发挥社会联动机制,挖掘各种内外资源,拓展实践教学空间,构建层次化与模块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这是培养具有特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音乐艺术人才的基础保障。(2)通过对这些院校平台构建的途径、方法、手段、效果进行比对分析,说明实践平台建设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实践教学机制管理制度必须要完善,使基地建设有章可循。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特点,明确实践基地建设的目标、内容、进程,制定实践基地建设规划,并严格按计划有效实施。(3)实践基地建设要健全组织领导机构,专人负责,设立专用资金,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并及时检查、评估和总结表彰,不断提高实践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依据社会需求构建社会场所艺术实践平台

音乐院校的艺术实践平台离不开社会场所这个大舞台,如今不断深入发展的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科技和信息,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艺术审美、文化需求越来越高,所以在社会舞台的实践中,必须依据社会场所对艺术实践的需求,建立与社会相适应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为了更好地掌握天津艺术实践场所的需求现状,广泛收集社会人群对天津音乐文化、舞台实践的需求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估,为教学实践提供社会导向依据,从实践内容、方式等方面引导学生积极融入社会舞台,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对天津市文化中心、天津音乐厅、西岸艺术馆等艺术演出场所;华夏未来、少年宫等青少年艺术交流场所进行了问卷形式的深入调研,掌握了部分社会人群对舞台实践形式与内容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1.市场需求调查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定期观看音乐会的占10%,不定期观看音乐会的占35%,偶尔观看音乐会的占40%,认为音乐会与自身生活无关的占15%。数据充分说明音乐文化现已渗透到天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提高生活品位和文化修养的一个途径,也是音乐艺术院校学生舞台实践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助推力。

2.观众群体调查在观看音乐会的人群中,35岁以下的占25%,36至50岁的占55%,50岁以上的占20%。该数据说明中青年人群为观看舞台实践活动的主体,对年轻一代的带动作用和对老年群体的影响作用将直接推动天津舞台实践的积极发展,使天津音乐文化市场的繁荣具备强大的后劲。

3.实践曲目调查在观看音乐会的人群中,偏爱通俗名曲的占65%,热衷于某位作曲家作品的占25%,曲目风格不限的占15%。该数据说明喜闻乐见的名曲易于大众接受,具备独特音乐审美情趣的群体为少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在舞台实践中要实现高尖端乐曲及大众乐曲演奏学习兼具。

4.实践形式调查在观看音乐会的人群中,喜爱乐队形式的占48%,偏爱独奏形式如钢琴独奏等形式的占40%,热衷于室内乐组合形式的占12%。该数据说明演奏形式的多样性是丰富舞台实践的着眼点。学生应在练习本专业的同时,加强重奏、合奏、室内乐等形式的学习与实践,从多方面提升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对于群众关注西洋乐、民乐、美声、民声的情况也进行了调查分析。大多数接受调查的群体没有固定的倾向,但由于民族题材的作品、表演形式较国外作品还不够丰富,限制了舞台实践群体的曲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对民族题材舞台实践的关注。因此,舞台实践不仅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手段,也是扩大音乐文化艺术在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曲目的学习方面应中、西方兼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掘民族题材的作品,使学生立足民族文化,中西结合发展。

三、构建三个层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平台

实践教学是音乐艺术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天津音乐学院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实践教学的培养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体制,合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指导实践,实践促进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有效构建实践教学育人平台。天津音乐学院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主要分为三个层面:(1)在每学年暑期学院统一组织的为期近一个月的艺术实践活动,称为“艺术实践月”。这期间,在院领导的统领下,在教务处的统筹安排下,全院自上而下全员参与,各系在专业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备有序地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并有要求、有检查、有总结、有评估。这种全院范围的统筹安排可有效地激发全校师生的热情,确保艺术实践的实施,促进实践教学。自2006年以来,天津音乐学院每年有3000多人次参加实践月期间的艺术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2)各系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演出实践活动。各教学单位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建立多层面的大学生实践机制,如“星期音乐会”等在学院音乐厅、演奏厅举行,面向社会免费开放。(3)组织和策划好校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省市级以上专业比赛、演出以及社会公益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四、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近年来,天津音乐学院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一是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从提高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角度更新和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同时注重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检查评估,积极推进高水平实践基地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二是制定《实践学分管理办法》,积极探索以艺术实践学分为杠杆的实践教学激励机制。

1.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具有音乐艺术院校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以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开放式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效果的重要条件,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精神搭建平台。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校内和校外基地相结合,坚持稳定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坚持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坚持实践基地建设要具有特色和前瞻性、办出新模式,坚持实践基地建设要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体系。在校内建立了天津青年交响乐团与合唱团实践剧场、天津青年民族乐团实践剧场、舞蹈实践剧场、戏剧影视实践剧场、音乐表演实践剧场,构建“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将排练课与演出实践、平台建设紧密结合,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得到了有效延伸,增强了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建设了天津市文化中心、天津音乐厅、西岸艺术馆等音乐艺术演出场所,华夏未来、少年宫等青少年艺术交流场所;在武警指挥学院、45中学等院校建立了艺术实践共建场所。积极参加天津市音乐文艺展演———高雅音乐进校园、天津市“海河之春”文化节、天津市“五月音乐节”、达沃斯论坛系列演出等实践活动,以实践平台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服务社会,为天津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完善艺术实践学分管理制度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现途径,进一步完善具有学院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参与科学研究、专业竞赛、艺术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天津音乐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更符合时展的需要。学院于2013年在本科生中推行“天津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学分管理办法”。这一制度的实施是强化学院专业艺术教学活动的重要举措,它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分为杠杆的管理机制的形成,最终为提升艺术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靠保障。天津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学分适用于在校本科生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专业比赛、演出、学术讲座,举办音乐会或舞蹈、戏剧影视展演,发表作品、论文等实践活动而获得的学分。分为四类:(1)比赛类,即在国际、部级、省、市级专业比赛中获优秀奖以上奖项,在省、市级以上刊物、作品;(2)演出类,即参加由院、系组织的部级、省市级及其他形式的演出;(3)音乐会、展演类,即个人或2—5人举办作品、演奏、演唱音乐会,舞蹈、戏剧影视展演;(4)学术讲座类,即参加由院、系举办的专家讲座,以系、部提供的讲座考勤记录为依据等获得相应的学分。

3.加强毕业论文的实践指导作用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天津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要求与实践紧密结合,内容体现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在理论与舞台实践的统一。通过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制度、二次答辩制度等措施强化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同时为了提高选题质量,学校实行毕业论文题目的申报与审查制度,要求题目紧密结合舞台实践,加强对实践的理论思考,有效提升舞台实践的理性思维,保证实践的深度和可持续性。

五、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推进考试方法改革

1.调整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模式与内容传统的专业选修课设置方式和教学内容存在着不适合培养创新人才要求的弊端。教学计划中提前几年安排好的课程名称和内容在开课时往往已经落后,使得部分学生修选修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学分,没有起到拓展视野、增强能力的重要作用。天津音乐学院改革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方式和教学模式。一是改革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模式,各专业在规定的学分内灵活设置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内容要紧密结合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舞台实践能力的提升,及时反映有关专业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二是改革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各专业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课堂研讨、现场教学、一对一教学与小组课教学结合的模式即1+2+X等方式。三是开设专业选修课的教师,原则上要由具有较强科学研究与实践能力,也可聘请校外专家来校开设专业选修课。以“大师讲坛”等学术形式定期聘请资深学者、艺术家、教育家到校讲学、座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推行考试方法改革,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考试既是实践平台又是检验平台,考试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原则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三个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天津音乐学院积极开展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基础课以“平时+期中+期末”的考试方式为主,专业课则根据课程性质实行独奏、重奏、合奏等多种舞台考核方式。特别强调专业课考试方法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改革实现了三个转变,即考试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试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

六、加强教师实践能力与专业综合能力培养